思邁特科技軟件產品總監葉密興圍繞“構建指標體系,助力銀行數據化運營”這一內容作出了主題分享,全面盤點中國的金融環境的轉變,銀行的數據化運營、大數據中心作為新基礎設施,個人的金融需求,供應鏈金融市場,重新定義數字時代下的銀行業營銷生存之道。
BDIE晚宴
8.18日會議結束后,華昂特設閉門晚宴,邀請多位資深銀行家分享銀行數字化轉型相關經驗,現場互動交流十分熱情,建設性觀點層出不窮,來者收獲頗多。
分論壇一:8.18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產品數字化創新論壇
背景:通過業務創新打造業務競爭優勢是目前我國眾多商業銀行日常工作重點和難題之一,74%的銀行都面臨業務挑戰。而如何在“難與易”之間作出適當的策略抉擇也自然而然地成為當中的一大重大決策。總而言之,困難的事和應該做的事其實往往是同一回事。鑒于“值得擁有的東西,永遠都來之不易(Nothing worth having comes easy)”這一客觀規律,我國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在難與易間作出策略抉擇時,應該把著眼點放在長遠和未來,并把業務創新與打造和積聚自身核心競爭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此,業務創新才可能給有關銀行帶來相應的競爭優勢和確保有關業務的可持續發展。本次“零售業務及產品數字化創新論壇”將圍繞零售、產品、私人銀行、信用卡等領域范疇展開分享。
某城商行副行長蔣旭峰、廣發銀行數字化經營負責人徐小磊、渣打銀行中國財富管理首席投資戰略師王昕杰圍繞中小銀行零售業務面臨互聯網業務獲客難、產品少、缺少生活服務、支付范圍窄、線上運營弱等發展瓶頸,展開了主題分享,結合銀行豐富實踐,分享了中小銀行零售業務發展的創新思路。各演講嘉賓針對于以上問題集中認為,中小銀行應聚焦核心業務,優化全流程線上產品體系,構建全渠道運營,實現客戶精準觸達,方能創新高質量發展。
神策數據咨詢專家張何津、凡泰極客聯合創始人&CEO楊濤圍繞打造開放銀行這一內容,分享了如何銀行實現“開放與融合”?兩位嘉賓對于數字銀行的組織進化和管理升級提出了新的要求,需做好以下幾方面:一是打破組織邊界,組建跨條線融合的任務型團隊;二是協同辦公平臺實現靈活彈性;三是強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在技術中臺層面,打造通暢的數字化經脈,在數據中臺,構建數字化的神經網絡。
分論壇二:8.18喜馬拉雅品牌營銷創新專題論壇
背景:當年輕一代消費力量崛起,使得更多品牌想方設法與年輕人玩在一起。各類的潮流營銷玩法層出不窮,營銷模式隨之迭代更新,以更加新潮的姿態和更加好玩的方式來貼近年輕人,來幫助品牌實現與年輕用戶建立有效溝通并達成真正意義上的品效合一的傳播效果。萬物皆可跨界,強強聯合搶占品牌營銷高地,本次分論壇為喜馬拉雅聯合BDIE打造新品牌營銷創新論壇。
喜馬拉雅營銷事業研總經理陳川、喜馬拉雅會品用戶法營負責人邵莉、喜馬拉雅新財富事業部負責人畢東岳、渣打銀行中國財室管理部財富價值主張部總監楊迪針對于新品牌營銷如何賦能銀行業務新增長這一內容展開主題演講和圓桌討論,分享了喜馬拉雅站內開拓銀行業務專區,專區多個模塊,可供聽眾用戶自由收聽選擇,成為銀行品牌內容的資訊集散地,有助于重點傳播品牌最新促銷活動,吸引潛在用戶關注。喜馬拉雅營銷事業研總經理陳川表示喜馬拉雅的愿景是成為全球聲音生態的領導者,與銀行方合作正是利用雙方優勢互補,在用戶共享、權益贈送等領域開展更多合作,借助品牌營銷創新業務。
分論壇三:8.19智能風控與不良資產處置論壇
背景:目前金融機構在數字化賦能的過程中,還面臨八大痛點,其中之一便是智能風控,包括在普惠金融、供應鏈金融以及財富等領域的風控。風險防控是銀行業發展的重要一環此前,銀保監會制定的《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準則》中亦再次強調,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與機制,加強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及內外部審計。
首席風險專家卜范濤就“2022金融監管趨勢新變化”作出了主題分享,他表示在2022年我國金融工作將同時接受兩場“大考”,五年一次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將召開,IMF或也將開始對我國新一輪FSAP評估。在此背景下,金融監管規則將對標國際標準,持續進階完善,監管力度也將繼續增強。
合合信息智能解決方案事業部副總經理張海燕、天威誠信司法科技事業群總經理孫屹、創鄰科技聯合創始人&COO吳菁全面分析司法合規下銀行風險合規與控制措施。
中信銀行審計部副總經理王鵬虎、湖州銀行副行長謝輝霆、哈密銀行風控專家顧亦明、中原銀行業務創新總監劉瀟圍繞著智能風控、監管、戰略、創新、業務等多個維度解析風控智能化在銀行業中的應用,嘉賓們表示風控要以數據和模型為基礎,對業務的深刻理解是風控的基礎,風控帶給客戶的應是無感式卓越體驗,并將這些理念充分運用到風控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