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核酸采樣屋”沖上了熱搜。簡單還原下前因,就是6月1日,鄭州開啟全民常態化核酸檢測的第一天就引發“槽點”無數,很多居民因為核酸檢測頻次太密、排隊時間過長、做核酸和上班時間重合、做不上核酸等于上不了班/出不了門等等現實問題,對正式上崗的核酸采樣屋產生了“排斥”,此事也引起了半月談等大媒關注。
核酸采樣屋已在國內多地“開花”
其實,在這次鄭州核酸采樣屋“出街”前,核酸采樣屋類產品就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等多地被廣泛使用,成為各地構建步行15分鐘核酸“采樣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像無錫全市就設置了2634個核酸采樣小屋,一直運行良好,并未出現像鄭州這樣堪稱一面倒式的“民意”反映。
在與奧密克戎的多次較量中,我們發現常態化核酸檢測在應對疫情中的作用更加突顯。為進一步提高疫情監測預警靈敏性,切實保障國民生命健康安全,國家提出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采樣圈”,讓公眾能夠在步行15分鐘范圍內可以到達核酸采樣點,方便就近就便進行核酸采樣。
據中新網報道,多地布局15分鐘核酸檢測“采樣圈”。其中,杭州在社區、公共場所、醫療衛生機構等布局了1萬個便民采樣點,并累計培訓采樣人員6.2萬余人,持續加強核酸采樣人員培訓,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江蘇無錫投入運行2600余個便民核酸采樣小屋,向市民免費開放,方便市民就近、就便進行采樣,全面提高檢測效率。上海以“固定采樣點+便民采樣點+流動采樣點”相結合的方式,優化常態化核酸采樣點布局,構建“15分鐘核酸服務圈”。
超大城市防疫面臨核酸檢測能力挑戰
超大城市具有人口基數大、密度大、流動性大的特點,從市級政府到區,再到具體落地的街道、居委會,需要系統周密、大量資源配置和動員協調才能有效完成。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指出,“核酸檢測能力是對超大城市疫情防控的一大挑戰。”而就眼前國內防疫形勢來看,不管是千萬級人口大市,還是有輸入風險的三四線城市,建設15分鐘核酸“采樣圈”不僅是一次性的硬件投入,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好科學規劃和常態化的運營管理,做到質量、效率與成本的統一。
鄭州快速響應民意多措并舉解民憂
6月1日起,鄭州主城區啟用便民采樣屋,對全市1300萬人口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工作。由于涉及面廣、采樣人數多,在試運行的第一天,引發不少市民對便民核酸采樣屋“不便民”的吐槽:“時間都去哪兒了?都拿來排隊做核酸了!”“我上班他也上班,我下班他也下班,我去哪兒做核酸?”……
針對這些問題,鄭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高度重視,在根據民意反饋做出詳細解答,消除市民對當前常態化核酸檢測政策的疑慮的基礎上,鄭州市一方面調整核酸采樣屋上下班時間、確保市民下班也能做核酸,并在人口居住密集地增加檢測設備和檢測人員,以此提高采樣效率;一方面,對全市核酸采樣屋進行數字化升級,打造高效核酸采樣站,通過搭載便民核酸檢測屋系統,實現“自助登記”和“亮碼即測”的功能,在解放人力同時,也進一步提高檢測效率。
摸全國經驗過河,讓核酸采樣屋真正便民
鄭州核酸采樣屋熱搜事件的背后,其實真正暴露出的就一個問題,那就是常態化核酸檢測政策下,千萬級人口大城市到底該如何運維15分鐘核酸采樣圈,才能真正便民利民的問題。
距離鄭州核酸采樣屋上熱搜已過去四五天時間,其實冷靜下來,我們就能發現,全民核酸檢測下,需調派大量醫護人員前往核酸采樣一線,而為了不影響正常就醫,勢必大部分采樣人員為社會面招聘而來,“新手”上崗第一天,或許對設備不熟悉,系統網路也是一個考驗;而作為鄭州政府雖然借鑒了深圳、杭州等地15分鐘核酸采樣圈建設經驗,但畢竟是全省甚至全國第一個執行48小時全民核酸檢測的城市,在核酸采樣點位的選擇、核酸檢測時間安排上仍處在摸石頭過河階段,試運行階段正好就是及時整改的時機。
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4000余個核酸采樣小屋的布設,讓市民就近選擇核酸采樣點成為現實,并且與傳統戶外采樣點在空曠的場地上拉帳篷或遮雨棚搭建相比,核酸采樣小屋所配備的正壓防護、智能消殺及高效過濾等安全防護裝置和空調等,無疑在努力為采樣醫護人員打造一個,不懼天氣變化、更加安全舒適的采樣環境。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理解和支持下,鄭州及全國“15分鐘核酸采樣圈”將更加便民利民,成為打贏新冠疫情阻擊戰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