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心里早有預期,但在拿到4月國內汽車市場銷量成績單時,誰也免不了會吸一口冷氣。乘聯會零售數據顯示,4月我國乘用車銷售104.2萬輛,同比下滑35.5%,環比下降34.0%,銷量一舉退到10年前,同比和環比增速都是歷史最低。
原因不難分析,國內疫情多點散發,部分企業停工停產,零部件供應緊張甚至斷鏈。生產端困難的同時,消費端也很難,疫情影響下,消費者收入降低,買車意愿下滑。“黑4月”前所未有的“寒意”中,各品牌的“耐寒”能力被極限放大。這其中,長安汽車以4月零售銷量登頂中國品牌燃油車的表現,展現出了驚人的“抗寒體質”。特別是在細分市場,長安汽車旗下的CS75系列連續兩月問鼎中國品牌燃油SUV銷量榜,更成為了中國品牌在車市中一抹難得的亮色。
技術為王,顛撲不破的真理
無論車市潮漲潮落,技術為王的法則不會改變,就像你很難拒絕一輛科技潮范拉滿、藍鯨新一代發動機+全系愛信8AT變速箱傍身、一舉拿下三項美標認證的第二代CS75PLUS,也很難不為長安汽車在研發上的堅持與投入所動容。
多年來,在技術領域,長安汽車始終堅持自主創新。一步一個腳印的技術向上,長期的研發積累,讓長安汽車得以在起起伏伏的市場中保持活力與戰斗力。尤其是2021年,堅定不移的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全面轉型的長安汽車啟動“新汽車 新生態”戰略,以“科技輪+生態輪”雙輪驅動自身加快邁向世界一流汽車品牌。在這一戰略的牽引下,長安汽車在前沿及核心技術領域迎來了進一步突破。伴隨著“十一五”至今超過1235億元的投入,長安汽車目前已掌握了APA6.0、藍鯨NE動力平臺、藍鯨IDD混合動力系統等500余項智能低碳技術,其中48項技術為國內首發。截至2022年2月,長安汽車擁有國內外專利6244件,其中發明專利1635件。
此外,面對汽車產業未來的產業鏈競爭、生態圈競爭等趨勢,長安汽車深化產業合作,打造了智能化“北斗天樞聯盟”及新能源“香格里拉伙伴圈”,并以自有的長安汽車全球智慧研發平臺為基礎,與華為、騰訊、博世、青山成立聯合創新中心。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使技術成果更為貼近用戶所需,長安汽車還確立了4+N技術理念,在這一理念指導下,長安汽車深挖用戶需求,聚焦資源重點打造高體驗化的“時尚、智能、綠色、愉悅”4大技術標簽與N項基礎技術,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縮短了新產品的研發周期。
以客為尊,長安汽車的溫度
如果說技術突破鑄就了企業向新向上的內在驅動力,那么2000萬信賴,則是長安汽車向新向上的堅實基礎。自啟動“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以來,長安汽車全面從服務客戶向經營客戶轉型,以直達客戶、直擊痛點為基礎,深入洞察客戶需求。同時,長安汽車始終踐行“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實現了從被動服務到主動服務、從服務車到服務人、從合同紐帶到情感紐帶的三級進階。
從“知音伙伴計劃”完善會員管理制度,加強客戶互動頻率,做出“誠信服務五大承諾”,到通過30條與客戶的直接溝通渠道,提供隨時、隨身、隨地的全天候24小時親情服務,再到建立起“長安百科”專欄,升級聯絡中心平臺,開通5G遠程服務和951999服務熱線,為用戶提供上千名專家和工程師在線服務,一系列組合拳,讓長安汽車的粉絲團持續擴容,成長環境也生機勃勃。
面向未來 描繪“深藍”的宏圖
4月13日, 2022長安汽車全球伙伴大會上,長安汽車對外正式發布數字純電品牌——“長安深藍”;隨后的5月1日長安深藍C385首批媒體試駕車正式下線,開啟長安汽車新能源市場的進階新篇章。
“走向深藍”,長安汽車的腳步比很多人預想中的更為執著。目前,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已掌握400余項核心技術并申請800余項核心專利,這是它開啟“深藍”征程的深厚基礎。而“長安深藍”的發布,也進一步展示了長安汽車堅定踐行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的決心與承諾。
成功從來沒有捷徑。在研發上大力投入,在產品上精雕細刻,與用戶深度互動,長安汽車的一招一式,都將“穩扎穩打”做到極致,“重復做正確的事”,必定會收獲越來越多的認可。與此同時,長安汽車積極布局,向智能、低碳、出行及生態轉型,形成“新汽車+新生態”產業公司,必將在未來創造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