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掃墓、踏青賞春,在這個中國傳統節日里,找到與逝者、山川對話的方式。
高淳紅色文化內涵深邃,紅色旅游資源豐富,留下了大量紅色地標、紅色遺址遺跡、可移動紅色文物,以及承載這些紅色文化的紀念館、陵園。
“吹苑野風桃葉碧,壓畦春露菜花黃。”此時也正值南京市高淳椏溪慢城油菜花盛開。
近年來,高淳區深入挖掘資源,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在“第十三屆中國·高淳國際慢城金花旅游節”活動期間,圍繞黨員學習以及紅色教育培訓主題,加入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等元素,推出集旅游觀光、紅色教學、團隊建設為一體的“南京高淳紅色經典線路產品”,市民和游客可以莊重和充滿儀式感的方式,在這個小長假里,祭奠先人、緬懷先烈,到大自然中吐故納新,踏青郊游。
第一站:西舍村“紅色堡壘”教育基地
椏溪街道躍進村是南京市唯一入選中組部建設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西舍村隸屬于躍進村,始建于南宋,已有近千年歷史,作為抗日戰爭時期溧高縣抗日{mod}ZF所在地,留下了鮮活的革命事跡和優良的革命傳統,被譽為蘇南“抗戰模范縣,紅色堡壘村”。
2012年,高淳開始挖掘西舍村紅色文化。2015年,投資700多萬元進行遺址重建。2016年6月,西舍紅色旅游場館被南京市委黨史辦設為黨史教育基地。2017年3月,西舍村又被納入南京高淳區“一館多基地”黨性教育專線。
2020年以來,西舍村完成了**高淳地區革命歷程館、弘毅館、游客服務中心等場館的新建以及18處老展館的升級改造。每個場館除了圖文介紹,還利用仿真蠟像制作的模擬場景以及影像資料播放,生動展示相應的歷史背景和傳統文化。
同時契合鄉村旅游發展要求,完成村內外道路、農房庭院、廣場、花壇廊架、河塘水系整治出新,以及導視系統、鑄銅雕塑及兩側景觀帶改造提升。
八十載歲月流逝,融合古建藝術和革命紀念意義的西舍村,已成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第二站:高淳老街——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部舊址和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舊址
“步哨忽覺征人起,欣然夜半到高淳。”1938年6月陳毅司令東征初臨高淳,**滿懷揮毫寫下《東征初抵高淳》這首壯麗詩篇,目前被刻寫在高淳老街的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部舊址。
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部舊址,位于淳溪街道迎薰門左側,原為吳氏宗祠。1938年6月3日夜,陳毅率新四軍第一支隊從寶城的貍頭橋出發,于夜半時分抵達高淳縣城,司令部設于此宗祠。
新四軍駐淳辦事處是高淳區的黨史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館內利用豐富詳實的實物、圖片、文字全面生動地再現了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的整個光輝歷程。1982年,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舊址被列入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第三站:游子山烈士陵園
巍巍游山,悠悠胥河,孕育著高淳英雄兒女,除了紅色堡壘西舍村、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部舊址,還有一塊紅色墓碑同樣值得我們銘記。位于游子山南麓的烈士陵園,園內安葬著為國捐軀的20多位烈士。其中就有在抗日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和抗洪防汛中犧牲的戰士。他們沖鋒陷陣、血染沙場;他們忠貞不屈、高歌就義;他們以身殉職、為國捐軀。為紀念他們,1994年高淳縣委縣ZF在游子山南麓興建烈士陵園,陵園有石質向上臺階109階,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
該基地以“獻花圈—默哀儀式—宣讀入黨誓詞—學習英雄兒女故事”的流程開展黨員學習活動。
第四站:武家嘴農業科技園黨員教育活動基地
南京武家嘴農業科技園區緊鄰游子山烈士陵園,距離溧高縣抗日{mod}ZF舊址的椏溪躍進村僅20公里。2017年以來園內充分挖掘和聯動當地紅色資源,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創新活動模式,推出“永不退色的鮮紅”紅色主題拓展教育活動,通過“重溫入黨誓詞”“學唱紅色歌曲/朗誦紅色詩詞”“觀看紅色歷史電影”“體驗紅色主題運動會”“瞻仰先烈、敬獻花圈”等豐富的實景體驗式教育活動,把歷史資源與現代教育培訓理論相結合,以新穎、互動性強的體驗方式,增強了廣大黨員對黨組織的歸屬感,進一步強化黨員的黨性修養。
第五站:高淳區黨員政治生活館
高淳區黨員政治生活館位于高淳區丹陽湖北路武家嘴新村北側,于2016年7月1日正式開館,面積900平方米,是高淳區重點打造的黨員受教育的陣地化、開放式“黨課講壇”,內設黨史廳、黨示廳、黨事廳、黨視廳、黨誓廳(5S)以及黨內政治生活漫畫圖解和黨史知識問答競賽多功能廳,集教育、展示、互動、管理和服務五項功能于一體,是黨員黨性教育平臺。
紅色經典線路游覽方式:
1、游子山烈士陵園+武家嘴黨員教育活動基地
2、西舍村+高淳老街+黨員政治生活館
3、游子山烈士陵園+高淳老街
此外,高淳還將繼續探索“紅色旅游+”發展路徑,創新方式講好高淳故事,不斷完善和豐富紅色旅游產品體系,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參與紅色旅游的積極性和滿意度,不斷增強紅色旅游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助力居民群眾邁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