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由國際金融學院主辦、香港亨達集團以及亨達澳洲贊助的“大國博弈——中美關系展望及全球投資熱點分析餐宴論壇”在上海盛大召開。
據悉,此次論壇嘉賓包括知名財經評論家、華鑫股份首席經濟學家葉檀,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研究員、復旦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逸,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訪問學者鄭浩,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饒美蛟和亨達集團副總經理徐聯安。論壇上,嘉賓就當前中美關系未來展望、未來移民政策以及在此背景下的投資機會等熱點問題做了深度解讀。
實際上,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美兩國間的角力從未停止。而隨著近幾年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原油期貨等措施不斷落地,開始動搖美國世界經濟霸主的趨勢,這也是造成此次中美貿易摩擦的主要原因。
面對當前中美關系進入的全新發展階段,知名財經評論家、華鑫股份首席經濟學家葉檀在《中美博弈新時代,錢往哪里投》主旨演講中表示,中美博弈中,中國最大的籌碼是市場,前提是中國經濟能夠深深嵌入國際鏈條中。中美貿易摩擦應該不會“擦槍走火”,只是“亮肌肉”階段。雖然美國強大,但利益群體復雜,一旦利益受到侵害,比如說大豆貿易等,就將加劇內部矛盾。
“除了農產品,中國還是美國飛機、汽車、芯片等產品的大買家。目前中國正在審查美國芯片巨頭高通和恩智浦并購案,一旦中國行使否決權,對高通進軍汽車芯片市場是重大打擊。”葉檀說。
對于中美博弈下的投資機會,葉檀表示,毫無疑問未來十年投資機會肯定會在高端制造業,并且政府和市場對于扶持高科技產業,傳統制造業很難再存活。還有就是高端消費,一是跨境房地產,主要集中在東南亞特別是泰國,購房的中國人特別多;二是去年開始備受市場熱捧的保險產品。
會上,沈逸在《管控分歧:從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看新時代中美戰略關系》主旨演講中通過大豆看中美貿易依存復雜性、中美關系演變、中美經濟實力對比變化等角度闡述未來中美關系。
“客觀現實決定了維持關系良性健康發展,積極管控摩擦,務實解決分歧,對兩國來說都是對外戰略中最為重要的任務。其中,美方如何走出主要由冷戰思維和刻板印象形成的’回音壁’,更加準確認識和理解當下的中國,避免戰略誤判,是實現中美關系良性發展的前提。”沈逸說。
展望中美未來關系,沈逸認為,考慮到當前國際體系處于大調整、大變動時期,考慮到國際體系力量對比的迅速變化,修正這種錯誤認知是非常必要的。避免基于錯誤認知對于實體關系的損害,應該是當務之急。修正錯誤認知的方式,不應該是中國改變自己的行為,去貼近乃至迎合美方的錯誤認知,而是美方需要系統性地走出“回音壁”。
此外,亨達集團副總經理徐聯安表示,很高興能夠贊助此次中美博弈新時代論壇,黃金現貨業務是亨達集團成立之初最早開辦的業務之一,此后一躍成為香港地區最大的金融集團之一,特別是外匯、黃金方面的綜合實力在香港地區受到認可。
據了解,亨達集團于1990年成立,扎根香港,面向環球市場,是一家提供專業金融服務的跨地域企業,提供的服務包括:杠桿式外匯買賣、證券買賣、商品及期貨交易、個人理財服務、電子交易等。集團網路覆蓋了大中華、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中東、歐美及非洲各地等19個城市,旗幟已偏布全球五大洲,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積極提升客戶服務水準,并提供更貼身的專業理財。